首页 | DV动态 | 数码产品 | 视频采编 | 网站建设 |
【收藏DV】
  最近3月排行
·华为的冬天
·北国之春-任正非
流媒体,挑战者还是替代者?
2005/9/21 18:34:26
 

  流媒体(Streamin gMedia)是指在网络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传播媒体,即在互联网上以数据流的方式实时发布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媒体。所谓流式传输技术,就是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到网络服务器上,让浏览者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等到整个多媒体文件下载完成就可以即时观看的技术。①

  在流媒体技术出现以前,人们常常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从网上下载多媒体文件。以56K的窄带网络为例,下载一段仅1分钟的视频文件至少需要半个小时。而在讲究速度和效率的互联网上,这样的等待让人难以忍受。

  流媒体的出现恰好解决了下载时间过长的问题。与常规的多媒体文件不同,流媒体的数据流可以做到随时传送,随时播放———首先在网络中发送多媒体文件的第一部分,在播放的同时,文件的其他部分会不断地流出,及时达到目的地供播放所用。有人对此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普通的网络下载与流媒体技术就像是两种不同的洗澡方式:一种等浴缸里的水全部放满才开始洗澡;而另一种则是淋浴,在洗澡的过程中,水会源源不断地传过来。通过流媒体传输,用户不必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而只需经过几秒到十几秒的启动延时即可观看。

  一

  从简单的文字和图片传输到音频和视频的传播,流媒体的出现不仅是传播科技的一次革新,也是传播力量的再一次突破。

  1.速度和深度的统一体

  流媒体将传统的广电传播模式———具象的音频和视频传播———与便捷的网络传播结合在了一起。随着宽带的不断普及,从网上下载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文件越来越简单,而原本主导网络新闻传播的文字和图片也开始向多媒体方向延伸。流媒体传播继承了传统广电传播多维、生动、具象的特点,使得以文字图片为主体的网络新闻一改往日单维、静止、抽象的形象。流媒体带动了一种“建立在诸多媒体相互叠加并且高度融合基础之上的多维传播时代”②的到来,而这种多维的传播方式让传统的新闻更有深度和厚度。

  便捷迅速是流媒体的另一大特征。此外,随着网络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多媒体文件在音像方面的效果也已经相当清晰稳定。

  2.非线性的互动传播模式

  从本质上来说,传统的广电传播模式属于线性的传播模式,即按时间顺序依次完成节目内容的播出,每个节目的图像和声音也是依照顺序逐帧逐句加以呈现,有其固定流程。因此,传统的广电传播就存在着一种难以消除的劣势:节目内容的选择性和保存性非常差。对于广电传播的受众来说,声音和影像稍纵即逝,他们无法随意控制自己的信息接收(阅读)过程,更加无法对节目播出的全局进行掌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广电媒体传播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受众只能选择“看/听”或者“不看/不听”,却无法选择“怎么看/听”。

  流媒体则颠覆了这种固定的传播模式,由单向传播向双向互动发展,属于非线性的传播方式。网络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随意掌控接收信息的时间、内容和数量。这种自主选择的权利和互动性正是传统广电传媒最缺乏的东西。流媒体技术的出现让网络媒介负载起了声音和影像的传播,实现了影音节目的实时直播和各种形式的视频点播。另外,受众在接受流媒体信息的时候,除了可以自由选择收视过程之外,还可以与传播方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或者任意调看相关的资料信息。“以推拉结合模式既保障快速供给,又以及时的梳理、分类对用户进行贴身式服务。”③可以说,流媒体改变了以往在收看电视节目时不得不与电视播出保持同步的局面。

  二

  鉴于流媒体得天独厚的优势,流媒体的高质量音、视频传播将占据网络传播的主导位置,部分学者和业内人士对于这种新兴媒体的发展相当乐观。

  美国广播公司将它的流媒体新闻服务称为“迈向7天、24小时的新闻网的第一步”。也就是说,美国广播公司打造了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的CNN。④

  而新西兰电视公司(TVNZ)的资深新闻制片人TrishBooth却认为,目前的流媒体不会对传统广播电视新闻造成竞争和威胁。“我觉得,网络流媒体的音频和视频不过是文字的一种附加值。在流媒体大规模普及之前,我认为,这只是一种附加值而已。”⑤

  那么,传统的广电媒体究竟面临着怎样的冲击?技术的发展,将给广电传播带来怎样的影响?是取而代之,还是促进资源整合,优势互补?

  1.一场注意力资源的争夺战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说:“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而流媒体的诞生必将引发一场注意力资源的争夺战。

  现实表明,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任何一种新兴媒体的出现都将减少受众与传统媒体的接触。流媒体和广电传媒之间的注意力争夺战注定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注意力资源分流无可避免。

  然而,对任何一个传播媒介来说,注意力资源都是维系其生存、发展的生命线。由流媒体引发的生存危机,必将推动传统的广电传媒加强品牌形象的打造,努力创立和扩大自己的优势品牌栏目。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流媒体促进了传统广电传媒不断提高节目质量———“感应”受众的需要;摒弃浮躁,深入浅出;进一步培养个人魅力,建立品牌号召力等。

  目前,许多广播电视媒体已经纷纷走上了频道专业化的道路,除了产业化进程的需要之外,也是与流媒体抗衡的一个重要手段。专业化对频道进行了细分,节目更有特色和个性,也更能吸引目标受众。

  2.促进传统广电传播与新兴媒体的整合

  虽然流媒体技术带来了一种非线性的互动收视方式,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使用网络所需要的设备条件、经济能力和技术知识都限制着他们接触流媒体的机会。就目前阶段的发展情况而言,传统的广电媒体依然是他们获取信息和娱乐消遣的主要方式。因此,流媒体想要取代广电传媒,还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梦想,而双方进行整合,实现优势互补,才是广电传播的发展方向。

  首先,流媒体技术为传统媒体在互联网上开辟更广阔的空间提供了可能。广播电视媒体节目的上网更为方便,听众、观众在网上点播节目更为简单,网上音视频直播也将得到广泛运用。其次,流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也将模糊广播、电视与网络之间的界限,网络既是广播电视的辅助者与延伸者,也将成为它们的有力的竞争者。利用流媒体技术,网络将提供新的音视频节目样式,也将形成新的经营方式,例如收费的点播服务。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利用网络媒体的特长,保持媒体间良好的竞争与合作,是未来网络的发展之路,也是未来传统媒体的发展之路。

  尼·葛洛庞帝曾经指出:“不要只把多媒体视为个人世界的博览会,或是结合了影像、声音和数据的‘声光飨宴’。多媒体领域真正的前进方向,是能随心所欲地从一种媒介转换到另一种媒介。”譾訛可以预见,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广电传媒必将和流媒体进一步的整合双方的传播优势,实现“双赢”。

  3.推动付费收视系统的建立

  目前,大部分的广电媒体仍然采用单一的盈利模式,即依靠向广告商出售注意力资源而维持生存,几乎所有的广播电视节目都不向受众收费。随着流媒体与传统广电传媒的整合,收费收视系统逐渐成为可能。探险纪录片频道Discovery就是最典型双重收费的成功案例———以用户支付的费用用于运营开支,而广告收入则是该频道的利润收益。运用流媒体技术的VOD视频点播(Video-on-demand)也为传统的广电传媒改变盈利模式的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三

  据统计,目前互联网上每周约有45000小时的广播节目,58个美国电视台提供网络广播,34个电视台提供点播服务,流媒体应用正处于高速持续增长时期。还有一组来自国际权威机构的调查,2000年在网上访问流媒体的人数增加65%,西方网络发达国家访问流媒体的人数已达到1.1亿,约占网民的1/3。在亚洲也迅速增加到2500万人,将近网民的1/9。与用户增长相呼应,去年互联网上视频流媒体技术应用增长幅度达251%。

  然而,许多问题仍然影响着流媒体的发展。流媒体赖以生存的计算机、互联网和宽带技术普及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目前存在的网络延时状况会影响数据包的传输,导致画面、声音抖动,停顿等问题,影响收看的质量。面对浩如烟海的流媒体信息,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如何对节目素材和资料进行数字化存储管理?如何高效地对各种素材进行检索、查询、浏览?另外,流媒体信息版权也面临严峻的考验,有关制裁网络盗版的法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管是在流媒体的技术方面,还是理念的转变,人们都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和接受过程。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曾无比坚定地预言———“未来属于流媒体”。网上广播、线上电影、网上音乐商店、各大网站的视频点播和网上直播,流媒体在如今的互联网上无处不在。真正使网络媒体实时交互、多媒体化、针对性的优势得以体现,利用拥有无限潜力的互联网来传播媒体的时代已经到来,“流媒体时代”呼之欲出。

  (作者系上海炫动卡通卫视推广部主任)

  注释:

  ①张丽:《流媒体技术大全》第2页,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

  ②③张君昌:《超媒体时代》第3、5页,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④胡泳:《流媒体的成年时分》,http://te ch.sina.com.cn/i/c/ 2003-03-24/1034173280.shtm l

  ⑤《Streamingvideofaceshurdles,unlik eTVnew s》,
PaulRos ser http://w w w.new mediajo urnalism.au ac.
nz/paurosa1/ as signment_o ne/paurosa1_ass01.htm l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第89页,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譿訛张烈、李铁:《流媒体发展三驾车:技术、需求、市场》,
http:// indus try.ccidnet.com/pub/article/c465_a9561_p1.htm l 

(DVOL本文转自:中国DV传媒 http://www.dvol.cn)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手机烟台(mYantai)
 作者:林群   

 

  上一篇:p2p streaming 软件横向测试 
  下一篇:专业音频术语中英文对照
      更多...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数码在线网站 DV OnLine©  鲁ICP备120163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