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传媒学者麦克卢汉在1969年出版的《地球村――战争与和平》一书中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将电子媒介日益拉近距离的地球形象地喻为“地球村”。如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传媒的兴起,打破了传媒的固有形态,更加缩短了全球的距离,使“地球村”的概念更为贴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领域的交往与合作日趋频繁,世界经济向一体化方向发展,资源、环境、安全等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信息技术、航天事业、生物工程、能源开发等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给今天和未来的传媒事业带来了全新挑战。
一、国际传媒向全球化迈进
1.传媒产业迅猛发展
传媒发展到今天,已从传统新闻事业逐步发展为具有重要意义的传媒产业,传媒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重新审视和关注传媒文化的利用和开发,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据测算,全球传媒行业以每年7%的速度稳步增长。2006年全球报纸行业产生出1800亿美元的财富。美国传媒产业创造的财富,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以上。乔治·布什上任后,美国联邦电信委员会放宽了传媒所有权,推进电信、传媒和娱乐产业进行整合。
英国传媒产业约占GDP的5%,每年创造近330亿美元的财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定下“文化立国”的产业方针,2004年日本动漫产业年营业额达230万亿日元,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广义动漫产业占日本GDP十几个百分点。
韩国政府倡导文化立国,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和文化产业推进计划等,明确提出力争将韩国世界文化产业市场占有率从1%提高到5%,具有韩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作为文化产业的拳头产品,印度电影年产量已经达到美国好莱坞电影年产量的3倍。
中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鼓励并规范传媒产业的发展。2005年,中国大陆传媒产业总规模达3250亿元人民币,出版报纸1926种,期刊9400多种,网络域名260万个,上网用户突破1亿,日报总发行量和手机、电视机拥有量居世界第一,收音机拥有量和上网人数居世界第二。
报纸媒体在经营结构上也发生了根本转变,由过去的单一卖报转为跨媒体、跨行业经营,日趋向集团化方向发展,经营业务逐渐延伸到房地产、通信、娱乐、餐饮等多个领域,降低了经营风险。美国纽约时报公司目前出版19种报纸,拥有1个电视网(设8家电视台)、2家纽约广播电台、40多个web网站和2家造纸厂的股份,还投资“新英格兰体育”,包括波士顿红短袜棒球队、有线频道“新英格兰体育电视网”等。
2.传媒经济跨国经营
当前,以世界跨国传媒集团为代表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传媒产业纷纷走出国门,实施文化出口和本地化经营的发展策略。
经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合并热潮,时代华纳、迪斯尼、贝塔斯曼、维亚康母、默多克新闻集团等脱颖而出,荣登《财富》等杂志世界500家、1000家公司排行榜。多年来,美国一直试图通过图书、电影的全球发行来传播美国文化。2001年,美国都市国际报业集团的免费报纸在15个国家发行。美国、英国、荷兰、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分别成为全球主要传媒合资国和对象国,欧洲传媒公司日益变成跨国企业,北欧报纸在俄罗斯的发行量与日俱增。
传媒集团发展的重要战略就是迅速占领国际传媒市场。2005年,新加坡传媒出口年增长3.7%;西班牙利用肥皂剧出口赚取外汇;韩国电视剧产生了广泛的世界影响,并用多部韩剧撞开中国的大门,韩国漫画也成功地进入日本;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当年在中国创下3.2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收入。
3.传媒科技日益进步
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国际传媒已从传统的平面纸介媒体发展到电子、影像等多种立体方式,电子报纸、移动新闻、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层出不穷,信息传递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便捷,互联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公用事业。有预言称,世界互联网的未来网速将比目前快100倍,数据传输速度达每秒2.5G到10G。
世界第一套商业数字电视节目于1994在美国播出后,欧洲立即于1996年引进。到2002年,欧洲卫星电视、有线电视纷纷升级为数字电视,英国、德国的数字移动电视,美国的高清数字电视,日本和韩国的卫星移动电视都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中国,传媒技术和传播方式的创新使平面媒体如虎添翼,门户网站、无线通信、3G、博客、搜索引擎等媒体方式扑面而来,平面、立体媒体互为补充,发展道路日渐宽广。
4.传媒发展多样并举
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法律制度、文化背景、传媒文化产业政策的不同,国际传媒的发展也呈现多样性。
美国的新闻传媒大多为商业企业,加拿大允许私营报纸和广播电视竞争,智利完全允许外商投资本国媒体,阿根廷限制外商到本国媒体投资,巴西禁止外商投资电视但开放报纸。在亚洲,印度的报纸业77%为私人所有,孟加拉国政府控制所有电台、电视台。欧盟对传媒采取集中管制措施,欧洲的主流电台、电视台都是公营机构。
各国传媒在发展策略方面也体现出鲜明的个性:英国的BBC和日本的NHK在频道中完全不播广告,通过国家拨款方式运营;美国报纸的90%以上都在地方发行。
各国传媒的编辑运作方式也具有不同特色,许多报纸、电视的版面和节目日益翻新,五花八门的美国电视节目如“情感秀”、“脱口秀”以及名牌栏目《芝麻街》、《60分钟》等,因其人性化设置能吸引更多的受众;韩国一家网站80%的新闻稿件来自于市民,市民提供新闻稿件获取稿酬,网站通过感情投资造就了大众广泛参与的平民新闻。
二、全球化发展带来挑战
1.现代传媒的变革
传媒概念和方式的变化带来了传媒业的深刻变革,传统受到冲击,内涵不断扩大,形式日益翻新。
在新闻事业发展到传媒事业,传媒从新闻纸发展到包罗纸媒、影像、网络、电子等平面和立体媒体的今天,新闻的传统定义也开始发生变化。
第一,信息时代的受众对传媒具有更多、更广的需求,受众的新闻关注角度发生了变化,更加需要新闻认知、文化消费、教育普及以及更加宽泛的信息内容。
第二,互联网和数字电视等新兴传媒的出现颠覆了“受众”的概念,使受众正向用户转变。在WTO话语结构中,新闻传播事业被界定为服务贸易类产业。新闻报道意味着服务,现代传媒已成为“新闻加服务”的产品生产者。
第三,纸媒、影像、网络、电子等多种传播方式并存,受众信息来源和交往更加迅捷和平等,受众可以从阅读、观看、收听、欣赏等多种不同的传播方式获得信息,每种服务都可以自由使用各种传播方式。
第四,传媒制作向纵深发展。传媒已从以往单一的采集新闻、发表言论变为集采集信息、分类梳理、制作内容、编辑读本等于一体的信息制造工厂。
第五,传媒由传统新闻业走向市场,传媒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传媒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传媒经济必将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快发展传媒产业
传媒的最重要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一个国家和民族提高整体素质,能从根本上持久地加强公民和社会的实力,对社会具有持续推动的作用。传媒是国家发展的“软实力”,需要受到重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给传媒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传媒全球化的趋势给传媒业发展提供着样板和思路。
第一,牢牢把握内容核心。今天的传媒,无论在内容和方式上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受众对信息传播的要求不断提高。无论传播方式发展多快,传媒的核心内容都离不开信息。当前,传媒界越来越认同“内容为王”的理念,无论报纸还是互联网,其核心就是通过各种简捷手段传播信息和知识。所以,传媒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传播更多、更广的信息,以满足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阶层受众的广泛需求,以丰富的信息内容赢得发展。
第二,注重传媒的多样性。传媒已不再是简单的新闻纸,而是报纸、影视、图书、网络等的聚合体,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传媒要珍惜和利用自身的优势,努力扩展传播方式,不断提高传播质量,加快创新步伐,在集团化、全球化发展的道路上努力寻求多方面发展。
3.传媒肩负着重要使命
传媒反映并影响着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对社会发展和进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传媒要肩负起重要的历史使命,引导社会风尚,普及科学知识,丰富文娱生活,推动社会进步,发挥新闻传媒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发挥传媒舆论功能。舆论监督是新闻传媒的重要功能,媒体要维护公众利益。传媒可在一夜之间将信息传遍全世界,造成全球性的舆论压力。一向注重新闻监督的美国新闻界始终没有弱化传媒的监督作用。SARS病毒泛滥时,有专家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我们在经历一场令人恐怖的与非典有关的公共健康危机,这是一场由媒体传播开来的恐怖”。“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晚间新闻主持人丹·拉瑟发表演说,“9·11事件”引起当时美国社会对传媒究竟是提供信息建立政府与民众间的信任还是采取中立的讨论。现代传媒虽然步入传媒经济行列,但始终不能忘记自身的责任,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充分发表正义主张,让舆论监督推动社会进步。
第二,注重教育引导作用。传媒对社会大众的教育引导作用十分明显。有分析认为,青少年的20%价值观与传媒直接有关。韩国的年轻人被称为影像一代,韩剧里的服饰、食品等成为韩国年轻人追求的对象。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出版的音像制品中,教育类占45%;报纸发行中,教育教辅类占30%。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努力加强传媒对青少年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作用。1991年,世界贸易协会成立专门委员会开展年轻读者计划(NIE项目),让报纸参与教育工程,培养年轻读者群。美国图书出版业是提高国民识字率措施中一支非常重要的推动力量,美国“国家文化工程”启动出版社赞助项目,号召出版社为有困难的小读者提供便利。白俄罗斯面向青少年的报纸几乎完全靠财政补贴。此外,现代传媒在普及知识、提供娱乐等方面都要承担起应尽的义务,使传媒真正成为对社会大众有价值、有意义的公共产品。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学院) (DVOL本文转自:中国DV传媒 http://www.dv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