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的全面正式商用已进入倒计时,因此,有关IPTV标准的争论越来越激烈。此前,代表H.264和MPEG-4的产业阵营各执一词,接近年底,正在成熟中的AVS也加入角逐,为IPTV的标准之争又增加了新的变数。众所周知,标准的选择是关系IPTV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将直接决定整个IPTV的市场格局。对运营商而言,IPTV全面铺开所需投资巨大,而且IPTV在整个运营商业务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也毋庸置疑,因此,科学合理地选择标准,是整个IPTV业务能够取得长远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那么,到底该选择哪一种标准?是选择逐步过渡的思路还是一步到位?我们先对当前主流的几个标准加以分析。
AVS——
生力军能否后来居上
12月6日下午,国产音视频标准AVS的发明者在其位于北京上地的办公地点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AVS标准通过国家信息产业部科技司组织的技术鉴定。AVS标准在国家标准计划中的正式名称为“信息技术先进音视频编码”,它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标准,可用于高清晰度数字电视、高清晰度激光视盘机、网络电视、视频通信等领域。
AVS通过鉴定是我国音视频技术发展的一大进步,其显著优势使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AVS的编码效率与MPEG-4和H.264相当,但不向运营商收费,同时通过一站式许可,许可价格初定为1元,这对运营商和用户而言都非常具有吸引力。但是,AVS从通过鉴定到真正走向商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包括从芯片到机顶盒及整体解决方案的成熟,都要充分检验,要求AVS产业阵营付出更多的努力。
与其他两个标准MPEG-4和H.264相比,AVS能否在最后的标准中占一席之地,关键要看其产业化速度,同时也取决于国家在IPTV领域的标准策略。一方面,IPTV的商用进程已经进入启动期,其势不可当,预计明年将大规模铺开,留给AVS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把宝都押在AVS上,风险太大;另一方面,作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如果最后仅仅停留在纸面而没有产业化,也是各方面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在运营商急需IPTV来拯救ARPU的今天,无论将来是什么产业格局,AVS要想获得一线生机,关键在于“更快”地成熟。
MPEG-4与H.264——
错综复杂的伯仲之间
MPEG是数字音频压缩技术。最新的MPEG-4是新一代全球多媒体标准。从蜂窝式电话到宽带甚至其它更高端的应用,MPEG-4能够在各种带宽范围内提供专业质量的音频和视频流服务。与MPEG1和MPEG2相比,MPEG-4更适用于交互AV服务以及远程监控,它的设计目标使其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H.264标准是ITU-T的VCEG(视频编码专家组)和ISO/IEC的MPEG(活动图像专家组)的联合视频组(JVT,JointVideoTeam)开发的标准,也称为MPEG-4AVC,它作为MPEG-4Part10,是“高级视频编码”。H.264具有很强的抗误码特性,可进行丢包率高、干扰严重的信道中的视频传输。
在这两种标准之中,H.264由于采用了多项提高图像质量和增加压缩比的技术措施,比H.263和MPEG-4节约了50%的码率,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容易获得稳定的图像。而压缩比则是视频传输过程中最重要的指标,也就是说,H.264在编码技术上的优势使它比MPEG-4更先进。据西门子主管IPTV项目的高级总监张健介绍,需要大带宽的视频信号,经过MPEG-4编码后,仍需要16M的带宽,而经过H.264的编码后,仅需要6M的带宽。在大规模部署IPTV时,H.264在带宽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
也正因为如此,H.264成为业界一致认可的IPTV发展的未来方向。上海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吴志明博士认为,H.264方案代表的是先进技术,是行业融合的技术,它不仅考虑到传统视频的需求,还考虑到通信和流媒体的需求,可以真正实现三重播放。西门子的张健也认为,H.264使图像压缩技术上升到了一个更高阶段,能够在较低带宽上提供高质量的图像,这正好适应目前国内运营商接入网带宽还非常有限的状况。
在已经进行测试的IPTV项目中,有一些采用的编解码格式以MPEG-4Part2为主。吴志明博士认为,这种标准并非国际通行,许多芯片和设备厂家也不支持该标准。这就造成了MPEG-4Part2的封闭性,对IPTV业务扩展带来麻烦。IPTV是一个复杂系统,如果没有基于开放标准的技术来支撑,无论是系统扩容还是系统升级,将来都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面向未来——
上海电信力推H.264
尽管业界一致认为H.264是IPTV的未来发展方向,但是,仍有不少观点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MPEG-4更符合中国实际部署IPTV的现状。不少人认为,拥有IPTV牌照的广电系统掌握着节目源,这些节目内容基本采取MPEG2标准,而1小时的MPEG-2节目转为MPEG-4只需要1小时,转换为H.264的节目就需要五六个小时。另外,从今年年初的情况来看,H.264的芯片目前不成熟,导致相关成本较高也是事实。那么,时至今日,H.264的现状有没有改变呢?
在日前上海电信的IPTV项目中,通过上海电信与西门子的共同努力,H.264实现了迅速落地、迅速推出业务的目标。经过国外实际商用检验的基于H.264的HE端到端解决方案,很好地完成了测试和试商用任务。与此同时,在业界的共同推动下,在半年左右的时间里,H.264的产品正在逐步成熟,TI等厂商的芯片已经完全可以支持H.264,而且受芯片价格影响,终端价格也相应下降。
事实上,正是在不断的测试过程中,基于H.264的IPTV解决方案开始满足中国市场的需要。而且由于主流IPTV厂商都在支持H.264,整个H.264的产业链迅速发展壮大,今天基于H.264的内容也越来越多。通过上海电信的测试,从芯片、方案到内容,H.264已经完全有能力帮助中国运营商轻松部署IPTV。这次上海电信的IPTV项目测试之后,其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半年前上海电信已经决定了采用H.264标准,H.264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标准,采用H.264也就是在降低风险。
经过IPTV的测试和试商用之后,目前H.264已经成为中国电信选定的必备格式。同中国电信一样,中国网通也倾向于H.264。这主要是因为:如果在现阶段大规模部署IPTV,网络带宽就是决定IPTV商用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网络带宽要想能保证用户集中使用IPTV业务时的质量,基于H.264的方案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也可以说,H.264目前比较适合中国的国情。
在参与上海电信对H.264方案的测试过程中,SCNB基于西门子的H.264端到端全套家庭娱乐解决方案(HE),根据中国消费者的实际情况做了大量的本地化工作,并针对上海电信的需求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开发,使得基于H.264的HE方案能够在上海电信的测试中一举成功。
IPTV已经箭在弦上,选择何种标准关系着IPTV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也关系着固网运营商未来的前景。但标准的选择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方面,按地域划分标准不利于业务的互联互通,不利于用户在全国范围内选择节目;另一方面,多种标准并存将造成投资浪费。
(DVOL本文转自:中国DV传媒 http://www.dvol.cn)